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7-14
正如古语所言“官清国清,官浊国衰”,“清正廉明”为每个朝代所追求和赞美,虽然廉政的故事广为流传,清政的教育代代不息,但贪官污吏层出不穷。每个王朝的覆灭有如蛀虫般的贪官啃食国家脊柱的身影,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
清,清俭以养廉,直而能忍,清水,无味。清清淡淡,如一个毫无私心杂念之人。曾国藩在《致澄弟·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中认为,要想使自己的精神名垂千古,就必须做到“俭以养廉,直而能忍”。勤俭节约是廉洁的基础,必须从家中的日常小事做起,才能够在做官办公时培养廉洁的风度。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由于立了几次战功,便产生了一些骄傲心理,行为上也开始有些奢狂。曾国藩看到了这种情况,担心这样下去会招致灾祸,因此写信奉劝弟弟一定要在“俭”字上用功。不仅要在家常用度上节俭,在修建房屋,办公费用,人情往来等方面也要做到节俭。“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两个莫怕,两个莫贪,表明了曾国藩对待节俭的态度,而寒士家风更是曾国藩自始至终始终坚持推行的家风。勤俭节约,不仅是做官的秘诀,更是每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正,公正清廉心无愧,光明磊落梦不惊。公正俭朴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家族得以持续兴旺的基础。对于富贵之家来说,俭朴就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富贵之家往往自恃家庭条件优越,对子女一向比较宽容,甚至于纵容,反而忽视了对子女的节俭教育,使他们容易沾染上许多不良习气。这也造成了这些后辈不能恪守家风,更无法延续家族的兴旺发达。俗语说“富不过三代”,正是因为如此。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随处可见。曾国藩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经常用先祖们勤俭的事例,来督促后辈们继承这种勤俭的家风。
廉,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死患既都去,岂在尘里?你不求名利,两袖清风一身轻。你不摆架子,带着满脸的笑容服务群众。你不贪财,不利用职权谋取不义之财。不以无利而不廉,不以事小而不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私不苟就,害不苟去。”古往今来的爱国者,在面对家国和个人的选择时,无不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指引。洁,廉洁究竟是什么呢?廉洁是大公无私、为民奉献,不拿不属于自己的金钱和物品,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清正廉洁的人。春秋时代的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所以有很多人都要贿赂他,但他从来都没有收过任何的东西。东汉时代的杨震,很有才华,他做上了官,有一天,有个名叫王密的人给了杨震十斤黄金,叫别人一定收下了,但杨震却一口拒绝了。还有现代的周恩来爷爷,身为中国的总理,生活也并没有那么富裕。甚至连自己患上了重病,也坚决不用国家的一毛钱。像这样清正廉洁的人真是数不胜数。我们要把这中华美德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要做到清正廉洁,这样,世界也会变得更美好。
洁,廉洁属理念、信仰、价值范畴,与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和情操相关。无论你是位高权贵还是布衣平民,凡能法正廉明、洁身自好总能获得声望受到赞誉。因此,为官之道,为人之道,需要用自身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去赢得荣誉,去影响社会,以打造一个充满文明、礼仪、崇尚美德,追求信仰的理想社会。廉洁是物质与精神还有政治的沉重积淀,荷塘月色里,泥潭深布,阴影滋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时而昭昭时而昏昏,却始终保持警觉的信念。是的,廉洁,是一种信念,它需要我们时刻铭记;廉洁,是一股清风,一曲莲韵,能拂去灰尘,洗涤污垢;廉洁,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悠悠五千文明史,脉脉无限廉洁事,中华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廉洁的历史!敬廉崇洁、知诚讲信、洁身自好,才会赢得他人的尊敬!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廉洁与诚信!廉洁是大公无私的表现;廉洁可以提高人的内在修养。古语云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廉洁是一面火红的旗帜,旗帜不倒,真情永驻;廉洁是一座耀眼的灯塔,灯光不灭,方向永明。
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相信每一个中盐榆林人都会将廉洁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崇廉尚廉氛围的养成!(作者:马文倩 部门:办公室)